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在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研讨会上的演讲(全文)
2021-07-30 19:58

  2021年7月30日,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应邀出席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研讨会并发表题为《世界大变局下的亚洲合作与中日关系》的演讲。全文如下:

鸠山由纪夫先生、各位学者朋友:

  很高兴应邀出席今天的研讨会。首先,谨向与会各位朋友致以诚挚问候,感谢各位长期为促进中日交流作出的积极贡献。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激荡,各种风险挑战叠加共振,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又一个艰难时刻。新冠疫情仍在肆虐,全球感染人数接近2亿,新一轮疫情来势汹汹,极端天气在世界各地轮番登场,这些都时刻告诉我们人类处在同一个家园、同一片时空。就在上周,东京奥运会拉开帷幕,各国健儿奋力拼搏,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精神,为疫情笼罩下的世界带来了久违的感动,展现了国际社会团结应对挑战的积极姿态。

  世界大变局不断印证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团结合作。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郑重宣示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和起点就在亚洲。这与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的宗旨和鸠山先生倡导的“东亚共同体”理念十分契合。

  当前亚洲局势总体稳定,经济较快增长,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同时也面临地缘博弈升温、安全形势趋紧、疫情反弹加剧的挑战。回顾冷战结束至今的历史,亚洲之所以能维持数十年和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克服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差异,通过对话合作探索走出了一条和睦共生之道。这一历史经验在当下尤为珍贵,值得坚守。

  一是坚持互尊互信的共处之道。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亚洲文明的基本特征。中国致力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并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我们认为,国与国应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摈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主张,任何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的行径,无论其理由多么冠冕堂皇,都掩盖不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本来面目,都会损害国家间互信,甚至导致冲突动荡。类似的地缘政治悲剧近年来在世界很多地方上演,身处复杂地缘环境、曾经饱经战乱之苦的亚洲国家应当引以为戒。

  二是坚持开放融通的发展之道。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亚洲经济奇迹”的秘诀。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应坚定维护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体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新技术领域合作,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动辄“筑墙”、“脱钩”的做法,只会加深科技鸿沟和发展鸿沟,危及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削弱亚洲竞争力,损人而不利己。

  三是坚持多边主义的合作之道。过去几年国际秩序受到单边主义严重冲击,但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我们反对表面上打着多边主义的旗号,实质上以意识形态划线,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和集团对抗。这种“伪多边主义”只会割裂世界、分裂亚洲,损害亚洲国家和平发展的环境,断送来之不易的区域一体化成果,必须加以警惕。

  四是坚持同舟共济的互助之道。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亚洲文明的共同价值。当前包括亚洲在内,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做好自身防控基础上,为全球和地区抗疫提供大量物资、技术和经验支持,累计向全球提供超过7亿剂疫苗,覆盖100多个国家。中国本着科学、专业、严肃、负责任的态度率先同世卫组织开展全球溯源合作。第一阶段溯源成果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尊重。面对病毒这一人类的共同敌人,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而胜之。以邻为壑、转嫁矛盾,将疫情污名化、病毒标签化、溯源政治化,散布政治病毒,只会让国际社会走向分裂,让世界付出更加昂贵的生命代价。

  中日同为亚洲重要国家,对维护亚洲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振兴肩负着特殊责任。中日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是地区国家共同期待。当前中日关系面临复杂形势,处在何去何从的重要关口。中方始终本着善意和诚意发展对日关系,我们希望日方将发展稳定的对华关系的积极表态落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政策中。为了实现中日关系真正稳定,双方要解决好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中国到底是不是日本的威胁?我注意到,日本一些人把中国发展描绘成日本的挑战和威胁,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曲解误判,煽动厌华反华情绪。我们不能任由这些声音发展。任何人都无法否定中日关系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为两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利益。中国已连续14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18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进出口占比均超过20%,全年有望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日企每年在华营收高达5000亿美元。疫情前中国大陆居民每年访日人数接近1000万人,占访日外国人总数30%和消费的40%以上。利益如此深度融合、交往如此密切的两个国家,有什么理由不做朋友和伙伴?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早已是双方的政治共识。中方愿继续同日方践行这一重要共识,希望日方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奉行更加积极的对华政策。

  第二,中日要竞争还是合作?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日双方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同时在一些领域竞争也有所凸显。我们无法消除竞争,也不必排斥竞争,但竞争应当是公平的竞争、开放的竞争、相互促进和彼此成就的良性竞争。我们需要警惕那些故意渲染中日竞争对抗,甚至将经贸问题政治化,阻扰破坏双方互利合作的做法。特别是近期日本国内一些人泛化“经济安全”概念,主张配合美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对华搞“断供”“脱钩”“去中国化”。这显然不是自信开放的心态,也有违日方长期坚持的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原则。当然我们注意到,日本经济界并未随之起舞,始终坚持深耕中国市场,不希望政治因素介入干扰,日本地方城市普遍重视对华合作,民间层面交流积极性也很高。双方要牢牢把握合作的主旋律,在合作中持续拓展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中日要如何处理矛盾分歧?中日是近邻,存在矛盾分歧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妥善加以管控,防止这些问题激化,干扰两国关系大局。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为处理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重大问题立了规矩,也确认了互不干涉内政等重要原则。近年双方就妥处涉海等敏感问题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历史证明,只要双方切实按照这些规矩和原则行事,中日关系就能行稳致远,否则就会出乱子。

  近段时间日方涉台、涉疆、涉港消极动向突出,对中日关系造成严重干扰,我们已向日方表明严正立场。美西方一些人打着民主人权幌子,对上述问题进行政治操弄,本质上是要遏制中国发展。如果他们真的关心台海和平,就应该认识到台湾问题症结在于民进党当局顽固推行“台独”路线,执意挑起两岸对立。如果他们真的关心香港繁荣稳定,就应该为香港由乱转治、由治及兴感到高兴,而不是唱衰抹黑香港前景。如果他们真的关心新疆人权,就应该看到现在的新疆远离暴恐、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处在历史最好发展时期,而不是炮制所谓“种族灭绝”的世纪谎言。希望日方作为中方近邻,切实信守承诺,对中国内政表现出起码的尊重,停止损害中国核心利益,避免对中日关系造成更大损害。

  第四,中日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中日双方要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共同为地区和世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这是两国领导人反复确认的政治共识,也是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应有之义。一些人单方面要求中方接受少数国家制定的所谓规则,否则就给中方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这种做法我们不会接受。我们认为,多边领域不应成为中日争斗的擂台,而应成为合作的舞台。无论是国际抗疫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还是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以及推进区域合作、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日两国能做的、该做的都很多。希望日方不要把精力和资源浪费在无谓消耗上,以更加开阔视野和宽广胸怀,同中方携手合作,展现责任担当,积极回应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期待。

  第五,中美博弈之下日本应如何抉择?这是当下日本各界关注的焦点。中方不赞成所谓“新冷战”的说法,因为中国从未寻求跟美国搞“新冷战”,也无意取代美国,更不想成为另一个美国。恰恰是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企图阻碍和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改变中国的道路和制度,剥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幻想只要遏制中国发展,美国就能摆脱困境、维系霸权。美国新政府总体延续上届政府极端错误的对华政策,扬言“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打交道,中方坚决不会接受。我们对中美关系往何处去,意见很明确,那就是通过对话找到一条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大国的和平共处之道。希望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心态,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学会同中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推动中美关系这组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重回正轨。

  日本是中国近邻和美国盟友,处理好同中国、美国的关系是日本无法回避的地缘现实,也考验日方的智慧和远见。中方从不要求日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从不干涉日本同美国发展正常国家关系,但日美同盟也不能损害中方利益。希望日方认真思考,为了配合美国维护霸权的一已私利而牺牲中日关系,是否符合日本的根本利益?我经常跟日本朋友讲,对美关系并非日本外交的全部,日美之间有同盟条约,中日之间也有和平友好条约,日方也同样承担着履约义务。希望日方保持战略自主,平衡稳妥处理好对华、对美关系,为推动中美日关系良性互动发挥建设性作用。

  明年将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周年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双方应重温中日邦交正常化初心,回顾总结中日关系过往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充分汲取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打造更加牢固坚韧、成熟稳健的中日关系,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惠及地区和世界。我们愿同日方为此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