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2008年8月19日)
2008-08-19 00:00

 

  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周期性调整之年。进入后奥运时期,上述因奥运带动的经济发展利好因素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中国经济是否会走“下坡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是过去几年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些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同时,中国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奥运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但北京市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3.6%。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按奥运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750亿元,仅占我国过去4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1.06%。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如何积极放大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王一鸣建议,一是要有效发挥奥运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的作用,降低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进一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化程度,为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服务。二是要积极推广“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要充分利用奥运会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引导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现代流通、信息传输、房地产、旅游会展和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四是要积极扩展奥运主办和协办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五是要充分发挥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精神财富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挖掘中国文化底蕴,丰富城市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牌价值,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