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生产粮食34吨 黑龙江垦区领跑中国农业现代化
2006-04-04 00:00

   

      黑龙江垦区建设用前40年的时间使粮食总产达到50亿公斤,又用了10年时间,达到现在的100亿公斤。垦区劳动生产率、农机装备、农业科技水平已走在国内前列。

      目前,黑龙江省垦区职工人均生产粮食34吨,高于15个发达国家人均生产粮食25吨的水平,大西江农场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66名从业人员经营17.6万亩土地,人均生产粮食高达38万公斤,已超过美国。

      垦区建设用前40年的时间使粮食总产达到50亿公斤,又用了10年时间,达到现在的100亿公斤。垦区劳动生产率、农机装备、农业科技水平已走在国内前列。如今的垦区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用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耕作制度化、栽培模式化编织成的现代农业文明的美丽画卷。

    大马力支撑起与世界比肩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目前,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其中旱田95%,水田88%特别是近两年,垦区装备了107个3~5万亩的现代化农机装备试验区,实施以大马力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精确农业,它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量播种、变量施肥于一体,一次完成深松、浅翻、整地、播种、和墒、镇压等六项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记者多次到过友谊农场第五管区第二作业站,这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农机具。据农场的同志介绍,现在播种、施肥,拖拉机只要到地里走一趟,一次完成,并且还能根据地块的高低、土壤肥力和湿度,自动进行变量播种、施肥。起初,人们对这些庞然大物并不认可,有一年播种期春雨连绵,眼看着地就要种不上,可大马力一上,过去20天的活儿,三五天就结束了。

      垦区50多年开发史,就是一部农业机械化建设史。从北大荒垦区开发之初就一直在不停地探索。而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发生在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省垦区率先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迪尔公司生产的农机设备62台件,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进行现代化农业试验,创造了人均生产10万公斤粮豆的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不仅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起点。1985年,利用澳大利亚政府援建项目和自筹资金,组建了农业航空试验站,农机化向立体作业延伸。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先后利用世行贷款、补偿贸易、加拿大政府贷款等项目,从国外引进和在国内采购了一大批农业机械,基本实现了田间作业生产的机械化。1999年,利用日本政府2亿美元贷款项目,引进1万多台件各类大型农业机械,实施了“24111”农机装备工程,即:建设两个示范区、四个现代化农场,一个旱田规模机械化分局,一百个水田队、一百个旱田队。到2000年,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0%上。

      2004年,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开始启动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工程,首先组织实施了53个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项目,其中投资1.56亿元人民币,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拖拉机(180~450马力)、大型收获机(250~305马力)和配套的具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机具共计226台件。5月10日,省农垦总局在哈尔滨体育会展中心成功地举办了“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装备工程启动仪式”,在垦区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标志着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水平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日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李俊局长向记者撂了家底儿:截至目前,拥有农机总动力410.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39万台,其中履带式和轮式约各占一半,大中型配套具6万多台件,大型自走式联合收获机8369台,有农用运输车4093台,可进行农业运输的载重汽车7200台。排灌动力机械51270台,钢骨大棚16.2万栋,农用飞机30架,作业机场54处。粮食处理中心200座,种子加工厂65个,金属粮仓1757座。

      宝泉岭农场农户曹喜宏种了十五六年地,往年1500亩地连翻地带播种,少说也得半个月。2004年,农场引进了凯斯375大马力拖拉机后,他种的地顶多两天就完活儿。于是,曹喜宏盖个圈舍,养了500多头猪,去年赚了6万块。像曹喜宏一样,许多农户的地让大马力侍弄,腾出手来,去养牛,养猪。

      据测算,垦区现有的3300多万亩耕地,如果全部采用现代化农机装备,就会使目前从事种植业的人员从30多万人减少到10万人,甚至5万人。

    标准化演绎工厂化农业

      徐一戎,这位被誉为改写水稻教科书的专家,用毕生精力研究在高寒地区种植高产水稻。今年徐一戎已经82岁,可他的身影仍活跃在北大荒千里沃野。他用毕生精力研究出《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栽培》等高寒地区水稻增产新技术,水稻由最初的亩产150公斤跃升到今天最高达700公斤,创造了寒地地区水稻生产以来没有的奇迹,其科技成果已在我国辽宁、宁夏、新疆等地推广。

      垦区重点推广的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垦区标准化生产最好的印证。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就是根据水稻生产的不同阶段,控制施水和施肥,过去农民都是插完秧后,灌完一次水后就万事大吉,而施肥也没个标准,往往水稻生产前期需肥少时,过度施肥,而到了生长后期,需增加施肥量时却跟不上了,导致结实不好,产量低。而根据水稻长到不同的叶龄阶段,实施分层灌溉和分层施肥,既节约了水和肥,又有效提高了产量和品质。由于垦区全部采用此项技术,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推广面积增效90多亿元。

      多年来,垦区紧紧依托规模化、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高等优势,将农业标准化应用到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标准化覆盖率达100%,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标志。

      建立“三全”农业生产标准,曾受到农业部的首肯,也是垦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经验。一是全作物农业生产标准。制定了种子研发、良种繁育、种子检测、加工、仓储和供应,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大麦、经特作物栽培模式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20余种生产操作规程。二是全面积农业生产标准。按照优势区域布局,在3300万亩耕地六个积温带上,制定了耕作、轮作、施肥、植保、灌溉和良种等全面积的技术标准。三是全过程农业生产标准。针对春播、夏管、秋收等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了80余项农时、机械状态、从业人员、作业质量、田间作业、田间管理、收获和农机管理等全过程的生产标准。

      垦区重点从种子、农艺、农机、畜牧、加工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几个基础环节入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落实。

      实行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的标准化作业,实现农作物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栽培模式、统一管理措施、统一收获仓储的工厂化管理,使垦区粮食产量高、品质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保证了施肥量与土壤氮磷钾含量的科学合理配比;水稻全面实行叶龄管理,人工干预叶龄生育过程,实施水、肥和植保科学调控,保证水稻安全抽穗和安全成熟,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水稻平均亩产高于周边农村近200公斤。

    农业科技贡献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近年来,垦区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采取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办法,在作物优良品种培育、重大病虫害防治和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与实用化研究等领域进行联合攻关,解决了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难题。目前,垦区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2%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通过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采用,垦区水稻亩产达513.6公斤,大豆亩产168公斤,平均增产幅度都在24%以上。特别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北纬45~48度之间,把垦区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550公斤,近两年试验的水稻“两段育苗”移栽技术把水稻亩产提高到750~800公斤,创造了高寒地水稻单产之最.

  垦区龙头企业群体迅速崛起

      “十五”以来,垦区发挥集团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围绕油脂、稻米、面粉、麦芽、乳品、肉类、医药等主导产业,推进同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跨系统、跨地区资产重组,培育和壮大了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已有8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军企业。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近1300万吨,日处理鲜奶能力1500吨,生猪屠宰能力400万头。“北大荒”、“九三”、“完达山”等品牌已经在全国叫响。这些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生产组织优势,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上联市场,下联基地,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吸纳力、辐射力和牵动力,成为引领千家万户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推进了农区工业化进程。

      目前,九三油脂集团拉动黑龙江全省2000万亩大豆种植,完达山乳业拉动31万头奶牛饲养,北大荒米业拉动垦区500万亩水稻种植,北大荒肉业拉动全省400万头生猪饲养,有力地牵动了垦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打破了几十年来农垦出售“原字号”农产品的状况,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实现了小户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对接,把垦区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进程,增强了垦区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后发优势。

      垦区的发展是个不断突破禁区、创新的过程,几代北大荒人凭借无私奉献精神,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的“中国大粮仓”。2005年,垦区粮食总产已突破100亿公斤,提供优质商品粮90亿公斤,粮食商品率达90%。商品粮总量占我省的近二分之一,约占省际间调运商品粮的四分之一。这个商品量可以解决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官兵一年的口粮。目前的垦区已成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费用少、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粮仓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并计划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记者 金龙)